第165章 王子漸長成
關燈
小
中
大
夏宮東側的有一處小院,院中東南側是一片小竹林,角落中散植著一叢叢風毛菊,淡紫的花瓣綻開,整座小院的氣氛顯得清幽靜謐。
院中有一什侍衛站崗,個個面無表情,聽著從屋內時而傳出的讀書聲。屋內,幹凈的硬木地面上整整齊齊擺放著幾座小案,劉珩等王子,正跪坐於其間。
崔烈持一本新謄寫的《太史公書》,背手於前後踱步,不時掃過正提筆書寫的劉淵子嗣們。他雖被劉淵封為司空,當掌監察百官,風聞奏議之權,然就此時的夏國而言,也只是空掛一名頭罷了。故,劉淵直接令其教授子嗣。
崔烈於大漢買官之後,雖然名望大跌,逐漸衰退。但其為冀州名士,歷經宦海,學識見識之廣,實非浪得虛名之徒。令其教授子嗣,劉淵也不怕其誤人子弟。
除了劉珩幾個王子,還有劉紓這個小丫頭,與王兄們一齊進學。此時,撐著下巴,提著狼毫在攤開的紙上面寫寫畫畫,顯得百無聊奈。
“大王到!”隨著張讓一聲高呼,頓時打破了屋內的氣氛。
“拜見父王(大王)!”劉淵幾步跨入,掃視了一圈,揮手讓其免禮。
入崔烈座,劉淵含笑對其道:“威考公,將此地打理地曲徑通幽,有隱士之風呀。孤方至之時,便感到其中悠然自得之意,賞心悅目,疲乏盡消啊!”
聽著劉淵的恭維,崔烈只是微微彎了下腰,並不接話。倒是一旁的劉紓見劉淵前來,邁著小腿興奮地跑到劉淵身旁,甜甜叫道:“父王!”
劉淵淡淡一笑,摸了摸其發髻,溫柔道:“紓兒,好像又長高了!與孤說說,與先生都學了些什麽,有無調皮?”
“《尚書》、《左傳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……”劉紓如數家珍般將她所知一一道出,向劉淵賣乖。
“哦?學得還真不少嘛!”劉淵“好奇”一笑,問道:“與孤講講,這些書都說了些什麽?”
“這……”聞言,劉紓小臉一苦,六歲大的小女孩,她也就僅能道出書名,真要讓她講出學了什麽,反而不知道如何說起。支支吾吾地,小臉漲得通紅。
見狀,劉淵開懷一笑,只覺得劉紓的表情甚為可愛。劉紓手指絞著袖角,聞劉淵大笑,有些害羞地撲入其懷中。
將之摟住,轉頭望向底下一字排開的幾兄弟。劉珩、劉珝、劉琤、劉琝、劉瑞,年長如劉珩、劉珝者,已經十一歲了。
劉淵有些感慨,仿佛是一晃眼的功夫,幾個兒子都這麽高了。平息心中的淡淡漣漪,劉淵餘光掃過崔烈手中的書,問幾兄弟道:“今日學的是《太史公書》吧,講到哪兒了?”
“回父王,先生今日所講,乃《匈奴列傳》。”作為長子,劉珩首先稟道。
劉淵一聽,眼睛立刻輕眨幾下,心思一轉,看向劉琤:“琤兒,你說說,匈奴何在?”
劉琤在下一楞,年長三王子中,就屬他最不起眼,在卞氏的教導下,他也一向表現低調。未曾想到劉淵竟會問他,迎著劉淵的目光,劉琤吸了一口氣,回道:“父王,依先生所言,世上再無匈奴,只有‘夏人’!”
聽其回答,劉淵沈默了會兒,看了看劉琤,又瞥了眼崔烈。見其一副淡淡然的模樣,劉淵眼中閃過一絲異樣,這崔烈心思倒是剔透地緊。這些年來,劉淵一直在淡化匈奴、鮮卑,而加強“夏人”這個概念的宣傳。其所教授,確實頗合劉淵心意。
思索了會兒,對崔烈道:“威考公於此教授這些孺子,卻也屈才了。孤欲於你司空府下配備屬官,這監察職責,還請威考公費心了。至於孤這些兒子,另尋博士以授業便可!”
“諾!”崔烈聞言,眼中明顯露出一絲光彩。
“在孤選好新博士之前,就煩勞威考公繼續費心了!威考公見多識廣,給他們講講大漢之山川郡國,風土人情,制度民生,法律文化,講講《漢書》。”劉淵吩咐道。
臨走之前,又對稍微松懈下來的幾兄弟囑咐道:“你們跟著先生好生學習,大漢可不易征服,我們必須了解它,融入它,而後吞並它!你們作為孤之子嗣,當為夏國之表率,日後為國出力!”
劉珩等人對劉淵之言明顯有些懵懂,但在其威嚴的目光下,俱點頭不已。
……
行走於美稷的街道之上,劉淵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得意。十餘年前,此地雖為南匈奴單於庭所在,卻不過一破落小城。如今,經過三次的擴充,業已發展成一座河套雄城池。
多年之前,美稷周邊的穹廬屋舍,便已被拆除,被新城所占據。沿著貫通南北的寬闊大道步行,此道可容納一大車通行,腳下鋪滿了一地的青磚。
冬日將近,天氣漸寒,街道上卻也熱鬧得很。來自美稷周邊的百姓,挑擔駝物,將家中財貨拉到城中售賣。美稷豪族甚多,習慣了安居城池的夏國貴族們也越來越像大漢貴族,美稷城的消費能力被開發出來,對各項物資的需求也日趨上升,每日貨物吞吐量漸大。
不少人依托於此,從中發了大財。以往劉淵重視商旅,多因匈奴戰略資源稀缺,如蘇雙、張世平者能倚之崛起,蓋因劉淵想要托其手從漢境界獲取鐵器、糧食、布匹等匈奴高需求的物資。
這些年,劉淵苦心孤詣,大加吸收大漢百工之才,發掘國內資源以自給。對商旅的依賴大大減小,劉淵於國內施行重農、重牧,對於商賈之事,雖未抑制,卻也無大興其道之舉動。
他是不希望夏國的農民、牧民脫離土地、牧場,而行商賈之事的。一夫不耕,或受其饑;一婦不織,或受其寒,尤其華夏處大變時期,糧食、布匹、鐵礦,這才是硬通貨。
不過饒是如此,美稷的商業氛圍依舊濃郁,來自大漢、漠南、甚至遙遠的西域商旅,競相往來貨值。
既然都發展起來了,劉淵也不故作抑制,有鑒於來往美稷商旅成分覆雜,貿易糾紛不斷,城市治安與管理混亂。除了之前新建城衛軍之外,又於美稷設東市,供貨物交易,置市令筆吏監管。
“走,去東市逛逛!”轉向向東,劉淵興趣盎然吩咐道。
“大王,東市混亂,還是不去了吧!”張讓在旁悄聲諫道。
瞥了其一眼,張讓脖子一縮:“諾!”隨後頭前引路。而隆頡則暗地裏一招呼,幾十個便裝的侍衛,先行往前探路護衛,欲規避任何不利於劉淵的風險。
------------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院中有一什侍衛站崗,個個面無表情,聽著從屋內時而傳出的讀書聲。屋內,幹凈的硬木地面上整整齊齊擺放著幾座小案,劉珩等王子,正跪坐於其間。
崔烈持一本新謄寫的《太史公書》,背手於前後踱步,不時掃過正提筆書寫的劉淵子嗣們。他雖被劉淵封為司空,當掌監察百官,風聞奏議之權,然就此時的夏國而言,也只是空掛一名頭罷了。故,劉淵直接令其教授子嗣。
崔烈於大漢買官之後,雖然名望大跌,逐漸衰退。但其為冀州名士,歷經宦海,學識見識之廣,實非浪得虛名之徒。令其教授子嗣,劉淵也不怕其誤人子弟。
除了劉珩幾個王子,還有劉紓這個小丫頭,與王兄們一齊進學。此時,撐著下巴,提著狼毫在攤開的紙上面寫寫畫畫,顯得百無聊奈。
“大王到!”隨著張讓一聲高呼,頓時打破了屋內的氣氛。
“拜見父王(大王)!”劉淵幾步跨入,掃視了一圈,揮手讓其免禮。
入崔烈座,劉淵含笑對其道:“威考公,將此地打理地曲徑通幽,有隱士之風呀。孤方至之時,便感到其中悠然自得之意,賞心悅目,疲乏盡消啊!”
聽著劉淵的恭維,崔烈只是微微彎了下腰,並不接話。倒是一旁的劉紓見劉淵前來,邁著小腿興奮地跑到劉淵身旁,甜甜叫道:“父王!”
劉淵淡淡一笑,摸了摸其發髻,溫柔道:“紓兒,好像又長高了!與孤說說,與先生都學了些什麽,有無調皮?”
“《尚書》、《左傳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……”劉紓如數家珍般將她所知一一道出,向劉淵賣乖。
“哦?學得還真不少嘛!”劉淵“好奇”一笑,問道:“與孤講講,這些書都說了些什麽?”
“這……”聞言,劉紓小臉一苦,六歲大的小女孩,她也就僅能道出書名,真要讓她講出學了什麽,反而不知道如何說起。支支吾吾地,小臉漲得通紅。
見狀,劉淵開懷一笑,只覺得劉紓的表情甚為可愛。劉紓手指絞著袖角,聞劉淵大笑,有些害羞地撲入其懷中。
將之摟住,轉頭望向底下一字排開的幾兄弟。劉珩、劉珝、劉琤、劉琝、劉瑞,年長如劉珩、劉珝者,已經十一歲了。
劉淵有些感慨,仿佛是一晃眼的功夫,幾個兒子都這麽高了。平息心中的淡淡漣漪,劉淵餘光掃過崔烈手中的書,問幾兄弟道:“今日學的是《太史公書》吧,講到哪兒了?”
“回父王,先生今日所講,乃《匈奴列傳》。”作為長子,劉珩首先稟道。
劉淵一聽,眼睛立刻輕眨幾下,心思一轉,看向劉琤:“琤兒,你說說,匈奴何在?”
劉琤在下一楞,年長三王子中,就屬他最不起眼,在卞氏的教導下,他也一向表現低調。未曾想到劉淵竟會問他,迎著劉淵的目光,劉琤吸了一口氣,回道:“父王,依先生所言,世上再無匈奴,只有‘夏人’!”
聽其回答,劉淵沈默了會兒,看了看劉琤,又瞥了眼崔烈。見其一副淡淡然的模樣,劉淵眼中閃過一絲異樣,這崔烈心思倒是剔透地緊。這些年來,劉淵一直在淡化匈奴、鮮卑,而加強“夏人”這個概念的宣傳。其所教授,確實頗合劉淵心意。
思索了會兒,對崔烈道:“威考公於此教授這些孺子,卻也屈才了。孤欲於你司空府下配備屬官,這監察職責,還請威考公費心了。至於孤這些兒子,另尋博士以授業便可!”
“諾!”崔烈聞言,眼中明顯露出一絲光彩。
“在孤選好新博士之前,就煩勞威考公繼續費心了!威考公見多識廣,給他們講講大漢之山川郡國,風土人情,制度民生,法律文化,講講《漢書》。”劉淵吩咐道。
臨走之前,又對稍微松懈下來的幾兄弟囑咐道:“你們跟著先生好生學習,大漢可不易征服,我們必須了解它,融入它,而後吞並它!你們作為孤之子嗣,當為夏國之表率,日後為國出力!”
劉珩等人對劉淵之言明顯有些懵懂,但在其威嚴的目光下,俱點頭不已。
……
行走於美稷的街道之上,劉淵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得意。十餘年前,此地雖為南匈奴單於庭所在,卻不過一破落小城。如今,經過三次的擴充,業已發展成一座河套雄城池。
多年之前,美稷周邊的穹廬屋舍,便已被拆除,被新城所占據。沿著貫通南北的寬闊大道步行,此道可容納一大車通行,腳下鋪滿了一地的青磚。
冬日將近,天氣漸寒,街道上卻也熱鬧得很。來自美稷周邊的百姓,挑擔駝物,將家中財貨拉到城中售賣。美稷豪族甚多,習慣了安居城池的夏國貴族們也越來越像大漢貴族,美稷城的消費能力被開發出來,對各項物資的需求也日趨上升,每日貨物吞吐量漸大。
不少人依托於此,從中發了大財。以往劉淵重視商旅,多因匈奴戰略資源稀缺,如蘇雙、張世平者能倚之崛起,蓋因劉淵想要托其手從漢境界獲取鐵器、糧食、布匹等匈奴高需求的物資。
這些年,劉淵苦心孤詣,大加吸收大漢百工之才,發掘國內資源以自給。對商旅的依賴大大減小,劉淵於國內施行重農、重牧,對於商賈之事,雖未抑制,卻也無大興其道之舉動。
他是不希望夏國的農民、牧民脫離土地、牧場,而行商賈之事的。一夫不耕,或受其饑;一婦不織,或受其寒,尤其華夏處大變時期,糧食、布匹、鐵礦,這才是硬通貨。
不過饒是如此,美稷的商業氛圍依舊濃郁,來自大漢、漠南、甚至遙遠的西域商旅,競相往來貨值。
既然都發展起來了,劉淵也不故作抑制,有鑒於來往美稷商旅成分覆雜,貿易糾紛不斷,城市治安與管理混亂。除了之前新建城衛軍之外,又於美稷設東市,供貨物交易,置市令筆吏監管。
“走,去東市逛逛!”轉向向東,劉淵興趣盎然吩咐道。
“大王,東市混亂,還是不去了吧!”張讓在旁悄聲諫道。
瞥了其一眼,張讓脖子一縮:“諾!”隨後頭前引路。而隆頡則暗地裏一招呼,幾十個便裝的侍衛,先行往前探路護衛,欲規避任何不利於劉淵的風險。
------------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